查看原文
其他

从石展看当下的中国式审美

石小圈 奇石圈 2022-06-08

点击上方【奇石圈】关注我,每天为你推送有价值的信息!


只要订阅几个奇石类公众号,你几乎每天都能收到石展的邀请函。只要参加过几个石展或看过一些石展的报道,你就会发现它们几乎都是一个画风(如图所示)。

 

大红的拱门


大红的背景 


大红的舞台 


 大红的围巾


 大红的桌布


 大红的条幅


大红的礼仪小姐…… 


这红红火火的味道,这红红火火的热闹,这红红火火的喜庆,如果再加上一串大红的鞭炮简直就可以直接办婚礼或过年了!

 

还真有放炮的!


有的石友可能会说:这没毛病啊,石展本来就是石友们的节日嘛!我想弱弱地问一句:你家天天过年啊?!饺子和大鱼大肉吃多了也会腻的,好不好!还有,你不觉得这画风除了充满年味,还颇具乡土气息吗?

 

比如很像农村的文化大集


 还像乡镇企业的联欢会(不过,人家好歹还有个主题)


开幕式和外部是这种红艳喜庆的画风,那么精品展厅里面呢?(像极了菜市场和农村集市的摊位在此就不单独说了,请石友们自行脑补画面吧!)

 

大红的地毯


 大红的垫布


 或者大黄的垫布


 或者红黄相配的垫布


由外而内,无不彰显出一种艳俗甚至是恶俗的审美。而这种审美与集天地之灵秀和日月之精华于一身的奇石根本无法匹配。不仅无法匹配,而且形成了强烈的违和与背离感。让蕴含孤寂、辽远、空灵、沧桑、静谧和灵性的石头,在那一片鲜艳中,在那一群熙攘里,在那阵阵闹热处,在那层层围观时,颇为尴尬、极为窘迫。然而,现场的人潮人海中,却很少有人看出或在意石头们的这种尴尬与窘迫,自顾自地浏览、拍照、录视频。

 


为何会如此呢?是人们不追求审美吗?并不是,赏石自古就是一项审美活动,人们之所以会爱石赏石便已表达出自己的审美追求。只不过是因为当下的人们普遍对美没概念罢了。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曾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这句话在石界同样适用,并没有因为赏石自古就是一件高雅的清趣而有所减弱。全国各地所举办的“红红绿绿多喜气”、“金灿灿的就是好”的石展便是最好的明证。

 


文盲逐渐消灭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美盲呢?是因为我们太过于注重实际和功利,尤其是在物质困乏的年代。虽然现在物质水平大幅提高了,但审美意识仍没有被培养出来,审美教育仍严重欠缺。因为注重实际,中小学的美术老师、音乐老师最经常“被代课”;因为注重实际,花钱带孩子去博物馆、艺术展,还不如多给孩子买些好吃好穿的;因为注重实际,玩石头的人经常被人说成不务正业……而这一切都在悄悄地浇灭我们的审美意识,使其迟迟无法觉醒。


 

其实,咱们的中国式审美不仅美过,而且美得超前。唐代建筑有多美?看一下梁思成的手稿就一目了然。

 

宋朝的极简之美透彻心扉


 即便是民国时期的审美水平,随便一个平面设计,都美得赏心悦目!


 

我们是该继续做一个美盲,让赏石文化在喜气洋洋中尴尬至死?还是去重拾具有深厚根基和底蕴的传统的中国式审美呢?如果你真的爱石、真的醉心于赏石就一定非常愿意积极改变并做出正确的选择。毕竟,赏石是一种审美艺术,应该展现出应有的艺术范儿来。唯有如此,它才不会被边缘化,才能心安理得地真正进入艺术殿堂。

 

国家大剧院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部分展品


 国家大剧院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部分展品


 国家大剧院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部分展品


 国家大剧院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部分展品


 国家大剧院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部分展品


本文仅是就当前石界的普遍现象尝试着进行理性探讨,旨在促进石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请勿对号入座!




图片:综合网络和国家大剧院微信公众号,仅供参考

若支持原创,别忘了点右下角的【在看】鼓励一下,谢谢!




更多精彩



点击



捡漏征集

新茶免费试喝

这样给石头做图,估计要被人在朋友圈里追着点赞!

小心,你的石头会出卖你!

奇石有什么用?

还在发愁如何给石头取名吗?

雅玩俗玩,有的玩就好!

这样的漏,石友你舍得捡吗?

一韩国人10年买走300吨,这种怒江边常见的小石头

奇石圈怪现状之互相不服气!

石友们最珍贵的石头都是啥样的?快来一睹为快!

新手玩石头,这五大陷阱不可不防!

好石头总会发光,不管放在哪里!

60万!他卖了一本“书”够别人奋斗好几年!

玩石人的五大梦想,你实现了几个?

古人和今人都赏石,二者有哪些区别呢?




投稿邮箱:22168751@qq.com

仅限商务合作:qishiquan0430(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